UML总结

发布时间 2023-12-07 20:17:10作者: 叫金克丝爆爆

当然,我将为每一种UML图提供详细的概述。
用例图:

1.目的: 用例图描绘了外部参与者与系统之间的交互。
2.组成部分:
3.参与者:代表与系统交互的用户或实体。
4.用例:显示系统对参与者交互的响应中执行的功能或操作。
5.用途: 主要用于了解系统要求和用户与系统的交互。

类图:

6.目的: 类图通过展示类、属性、方法以及类之间的关系,阐述了系统的结构。
7.组成部分:
8.类:代表具有属性和行为的实体。
9.关联:显示类之间的关系(例如,一对一,一对多)。
10.属性和方法:描述类的属性和行为。
11.用途: 用于设计、理解和记录面向对象系统的结构。

对象图:

12.目的: 对象图展示了类的实例及其关系在特定时刻的情况。
13.组成部分:
14.对象:显示具体属性值的类的实例。
15.链接:表示对象之间的关系。
16.用途: 用于说明系统中对象的特定实例及其关系。

状态图:

17.目的: 状态图表示对象的生命周期,描述了状态、转换以及导致状态变化的事件。
18.组成部分:
19.状态:代表对象的条件或情况。
20.转换:显示由于事件或触发器而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。
21.用途: 用于对软件、设备或流程等系统中基于状态的行为进行建模。

活动图:

22.目的: 活动图表示系统中的工作流程或活动,展示操作及其顺序。
23.组成部分:
24.操作:表示系统内执行的任务或操作。
25.控制流:显示操作或决策点的顺序。
26.用途: 用于建模业务流程、系统工作流程或软件逻辑。

时序图:

27.目的: 时序图阐述了对象之间的交互及其顺序。
28.组成部分:
29.对象:表示序列中涉及的实例。
30.生命线:显示对象在一定时间内的存在。
31.消息:表示对象之间的交互,指示通信。
32.用途: 适用于可视化特定场景中对象之间的交互和消息流。

协作图(又称为通信图):

33.目的: 协作图描绘了为实现某种行为或结果而发生的对象之间的交互。
34.组成部分:
35.对象:表示协作中涉及的实例。
36.链接:显示对象之间的连接或关联。
37.消息:表示对象之间的交互或通信。
38.用途: 与时序图类似,用于可视化交互,但侧重于对象的结构组织。

构件图:

39.目的: 构件图阐述了系统中组件的组织和依赖关系。
40.组成部分:
41.组件:表示系统或软件的模块化部分。
42.接口:显示组件之间的连接和交互。
43.用途: 用于高层次的系统设计,展示系统的结构组成。

部署图:

44.目的: 部署图显示了软件构件(组件)在硬件节点上的物理部署。
45.组成部分:
46.节点:代表服务器或设备等物理实体。
47.构件:显示部署在节点上的软件组件。
48.关系:展示节点和构件之间的连接和依赖关系。
49.用途: 用于可视化系统的部署架构,包括硬件和软件配置。